欢迎您访问贵州教师资格证网! 本站为贵州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zsksy.guizhou.gov.cn或贵州省教育厅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851-85985067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贵州教师资格证语文面试说课稿:《赤壁赋》

时间:
2021-12-21 16:23:41
作者:
邬老师
阅读:
来源:
贵州教师资格证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赤壁赋》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课文。从整本教材来看,本单元是引导学生品析写景散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在对自然山川景物进行描绘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因此在欣赏这些名家名篇的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

  二、说学情

  基于之前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学生在理解该文言文的内容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施性与可操作性。而在情感上,高一的学生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也很少思考人生等一系列远离生活实际、深奥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加强引导,带领学生理解以及体会该文言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①掌握本节课的文言词汇等文言知识。

  ②通过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理解文章大意。

  ③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感知作者其中的情感变化,从而领会作者在其中的人生感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为我的教学重点,“感知作者其中的情感变化,领会作者在其中的人生感悟”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考查大家一个文学常识,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但是知道赤壁之战的赤壁在哪吗?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苏轼的文章《赤壁赋》,那这个赤壁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赤壁赋》。”(板书课题——赤壁赋)

  (二)新课讲授

  让学生打开课本,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课文。自由朗读文言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文言文大意。(生读,老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让学生思考: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经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总结得出:这篇文言文讲述了苏轼与自己的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有一种“羽化而登仙”的感觉。接下来,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即使身处逆境却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三)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再次朗读文言文,并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想一想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都看到了什么景色?他们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经学生的展示得出:作者与友人一同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他们见到如此美景,于是饮酒赋诗,并由此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与友人当时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当时作者与友人在感慨所见之景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当时作者与友人的心情是“乐”的。

  2.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那作者与友人喝酒正兴之时,作者做了什么?吹洞箫客又做了什么呢?一起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朗读课文之后得出:作者“扣舷而歌”,歌的内容有“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吹洞箫客“倚歌而和”,歌声是“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以致于“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3.基于以上学生的回答,我让学生思考:听到如此呜咽的声音,作者有什么反应呢?客人有给予了怎样的回应呢?

  学生经过朗读课文能够轻而易举的回答出:苏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人回答“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并引导学生想一想从客人的回答中你能够感知到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出: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客人的回答着实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一部分内容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5.最后我会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思考作者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学生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较好的把握。

  (四)巩固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文的体会,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继续思考:自己对人生、对于变与不变有什么观点?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五)小结作业

  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总结并布置作业,作业如下所示:读一读《后赤壁赋》,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

  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文言文写作背景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贵州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